第(1/3)页 箭雨又加剧了,此时曹昂才勉强点头。 “只要周瑜下令射箭,那他的手下就把不住的,鼓声越急,他的部下就射箭越多。” 曹昂跟程昱碰了一杯,“这一晚上射出来的箭,怕是让江东的存货都耗尽了,夜间传达信息不可能有那么准确,士卒以为我们总攻开始了,那还不是有多少射多少?” 程昱感受到了,装载着草人的船在不断增重,吃水越来越深。 “掉头,用另一面接箭!” 曹昂又对外面的蔡瑁吩咐道,“另外,所有的士卒全都击鼓,咱们带来多少鼓全都用上!” 江面上开始更热闹了,曹昂此次前来,兵和船都不多,但鼓却是不少的。 反正击鼓的阵仗就相当于江面上有十几万大军的声势,吓死人不偿命。 周瑜可能没那么好忽悠,但他手下的士兵就没有这个度了。 只要他下令射箭,那夜里被不知名恐惧吓到的士兵就不要钱似的射出去。 古代耍智谋,不单单取决于将帅军师,还取决于与部队的沟通程度。 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,消息传达就是最大的硬伤,你有想法很好,可怎么让全军士兵都知道你准确的意图呢? 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,特别是在处理紧急事件的时候,更特别的是在夜里。 除非是事先布置好一切,可曹昂才是主动发起的一方啊。 所以,在周瑜意识到情况不对的时候,他的士兵还在拼命地射箭。 “不好,中计了!” 周瑜忽然拍着脑袋喊了一声,而此时,他的部队正在海量地射箭,黑暗中的鼓声仿佛是几十万大军的怒吼,再不射他们怕曹操大军登岸杀人了。 那可是号称百万的大军,他们这几万人怎么顶得住? 此时意识到中计,是因为那么长时间了,也只闻鼓声…… 其实诸葛亮真正意识到中计也不比周瑜快,先前诸葛亮只是怀疑而已,反正江东士兵不是他的人,提建议又没什么损失,随便说呗。 也是在周瑜反应过来之后,诸葛亮才肯定这是个计谋。 “大都督,快令将士停止吧!” 周瑜也是懊恼,不过诸葛亮之前就怀疑过这是敌军之计,这一对比就显得他好尴尬。 此时也只能压住心中火气了,不和诸葛亮再说什么,赶紧吩咐人去通知各军。 第(1/3)页